Kenny Cheung's Posts

「勤有功」

《南華早報教育報》最近刊登有關「啟發社創思維」的文章,指出我們正嘗試「改變固有規範」

Launched initially in 2013 as a two-year pilot programme, the current intake is capped at 25 per class. This may increase and, subject to further discussions, the concept may also be extended to other local universities.     In part, this reflects a growing interest on campuses and in the wider community in the work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venture philanthropy. It would also allow YFP to continue “building capacity” in line with its stated mission of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assisting a range of organisations dedicated to finding innovative or preventive solutions to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 key element of the course sees students going out to work with pre-selected social ventures, 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y “get their hands dirty”. The participating organisations focus on schemes like barrier-free schooling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wheelchair-bound or hearing-impaired, improving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encouraging children from better off families to ask for a donation to charity in lieu of an overpriced birthday present.

這裡閱讀全文。

 

Facebooktwittergoogle_plus

網站經已啟用!

經過小型啟動儀式及一系列活動後,「啟發社創思維」網站今天正式啟用。

Facebooktwittergoogle_plus

心繫教育 默默育人

林艷虹 訪談錄

新昌集團家族成員馮葉儀皓

心繫教育 默默育人

When I was small and Christmas trees were tall, we used to love while others used to play…….,Bee Gees名曲First of May無論令你想起《記得香蕉成熟時》的陳堅抑或《兩小無猜》的Melody,這些回憶都屬於六十年代出生、七十年代的學生哥。

Bee Gees很多歌曲都簡單易唱,意境深遠,是新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馮葉儀皓的青春之歌。一如大多數音樂家抗拒被稱作音樂神童,生於大富之家的馮葉儀皓也不願被視作千金小姐,正低調地搞慈善教育的她,更自言和普羅大眾一樣,都是聽Bee Gees、Air Supply、溫拿的歌和看《陸小鳳》、《倚天屠龍記》長大的人。

「我比較貪玩,是個不聽話、上課愛說話的女孩。」馮葉儀皓一頭短髮很清爽,穿上款式簡約的束腰連身裙做訪問時,總是笑面迎人,說話時會望着對方的眼睛,絕沒有嬌生慣養的大小姐的氣焰。

「烏烏吓」是她訪問時經常掛在口邊的三個字。「記得小時候請老師教彈琴、唱歌,可是我是零音樂細胞,唱歌走音,學鋼琴不成,老師跟我媽媽說不如慳番啲錢!」

提起糗事她毫不介意,更忍不住連打幾個哈哈自嘲:「想不到是老師炒我魷魚!」她笑稱慶幸兩個女兒遺傳了丈夫的優良音樂細胞,從小便很享受音樂。

葉氏家族在香港很有名,馮葉儀皓父親葉謀遵是香港老牌建築公司新昌集團主席,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主席,對本地建築及金融界貢獻良多。其兄長是惠理基金創辦人之一、有「金錢之王」之稱的葉維義,父兄名字響噹噹,她則為人低調。

爸爸教曉生意王道

馮葉儀皓的故事放在今天,應會被說成「贏在起跑線上」。畢業於拔萃女書院,後往美國史丹佛大學及洛杉磯加州大學深造,分別獲取文學學士學位、法律博士學位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名校出身,曾任職律師超過十年,自然被歸類為社會精英。她卻謙稱:「我從來沒有職場計劃,大學選科是盲摸摸、烏烏吓闖出來。那時人人都讀business,於是我便讀business,之後進修法律,發現自己幾喜歡這一科,畢業後順理成章在美國找到一份相關的律師事務所工作,不是做大狀打官司,而是負責做deal。我覺得幾有興趣,便一直做下去。」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對香港帶來巨大衝擊,爸爸着她回來打理家族企業,於是她放下律師身份,加入新昌集團,投身物業管理範疇。「當時自己什麼都不懂。」她因為一竅不通,就加倍努力學習、發問和嘗試。

「爸爸的做人處事及工作態度,對我影響很深。作為企業老闆,他教曉我一個人即使如何聰明,誠信才最王道。作為父親也會管教嚴格,但他大多時候會讓孩子自由作出決定,但你必須有合理理由。」父母的開明和信任,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也是愛的一種方式。

有些家長管教嚴厲,不讓子女看電視、玩遊戲機,一味催促子女溫書、補習,往往適得其反。生於富裕家族,馮葉儀皓童年生活是愜意的,在娛樂少、電視的黃金年代,劉松仁版的《陸小鳳》、鄭少秋版的《倚天屠龍記》等經典劇集陪伴她成長。

回望中學青葱歲月,也是她人生中的珍貴日子。「同學關係很親密,相處很愉快,有些很乖,有些很曳,但曳不是飲酒食煙那種,而是調皮。我們每五年舉辦一次reunion,一班120人,都有60人出席,即使在外國住了多年也回來香港,這份友誼很難得。」

後來她到外國讀書,除了眼界大開,也學懂跟不同背景的人相處。「外國教育最大優點是增加與人接觸的機會,學會社交技巧,而不是上完課便一句拜拜就走。我們在宿舍一起居住,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不喜歡,而且生活習慣不同,她習慣八點睡而你又喜愛遲睡,如何與人相處呢?這些經驗對我成長過程很重要。」

最近,有朋友送她一本《時代》雜誌記者Amanda Ripley撰寫的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講述作者跟隨三個十多歲的高中生分別去到芬蘭、南韓和波蘭進行學習和生活,通過對他們的觀察,分析不同國家的教學體系、家教及態度如何培育小孩子,她覺得故事引人入勝。

「美國的大學常在全球大學排名名列前茅,但美國人會投訴public school制度不好。韓國和多數亞洲國家一樣,家長大灑金錢為子女補習,韓國孩子要補習至凌晨十二時,不同教育制度總會有正反兩面。」

教女兒以禮待傭人

她在1991年結婚,與丈夫育有兩女,長女二十歲,細女十三歲,都在國際學校讀書,接受小班教育,功課不多,但要做很多課堂報告和討論。「有些家長可能投訴國際學校的數學唔得、中文唔得,不如送他們去DGS、St. Paul這些中文出色的學校,但DGS的家長又會投訴傳統學校太多考試……」她認為沒有一個教育制度百分百完美,作為家長的倒不如認清小朋友的個性,作出適當選擇。

談及教女之道,她說無特別心得。「你永遠不會知道是否做得正確,直到你七十歲。」她深信每個人都有自身要走的路,自己的一套未必適用於子女,相對於期望兒女出人頭地,她更要求孩子有好品格。

「我們一家人都是基督徒,父母從小教導我們要尊重其他人。對於兩個女兒,我的堅持一樣。在街上看見別的小朋友對家傭無禮貌,我告訴她們絕不能如此對工人,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工人和我們一樣都是人,不是second class。」

她認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方能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否則所有大道理只會淪為空談。她自言是很幸運的人,能在最好的學校接受教育,她還說如果這個世界不再將人分階級貴賤,能將自己所學和天賦投入每個微小而重要的事情上,那便好。

作為葉氏家族慈善機構主席,她自2013年起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開辦 「公益創業及慈善創投」課程。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邢吉天表示:「這是帶學分選修科,讓學生可與社企及慈善基金合作,運用商業知識和技巧,協助社企推動業務持續發展。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從投資者角度深入了解公益創業及慈善創投,透過參與課程的社企,與從事公益創業的專業人士直接交流接觸,了解行內和社會的實際需要。」

訓練後輩運用基金

社會企業透過商業的模式來解決社會的問題,營運的目的不是賺最大的利潤,而是解決社會問題。獲利扣除投資成本之後,再投入擴大經營,追求永續發展。馮葉儀皓指香港有不少出色社企經營茶餐廳、長者服務等。「很多年輕人放假到沙灘執垃圾、幫老人院維修等,每件事都有意義。當這班大學生看到社會那麼多有心人,體會箇中熱情,將來畢業無論是投身大公司抑或想當社企創業家,同樣燃起他們的興趣,繼續關心社會,而不是一心只想賺錢。」

早在八十年代,葉氏家族已成立「新昌──葉庚年教育基金」,接手基金實際事務的馮葉儀皓笑言不能「只出錢」,更要「出力」。「我們不想捐了錢就算數,而是想知資助目的是否達到?資助者之後如何?」

為確保有正確的管治架構,葉氏家族慈善機構設立撥款委員會,評估所有撥款申請及一個包括少數家族成員的獨立董事會。她笑言2013年才真正運作,是baby organization。「尤其是教育項目,今年做的需要五六年後才知成果。」

是否很多人敲門?「我們較低調,有網站但宣傳不多。無論做什麼,我認為理念要清晰,曾有人找長者服務資助,與我們主力教育方向不一致,無辦法也得拒絕。做慈善不同做生意,做生意有競爭,有客來就要攬住個客。但做慈善如果我們辦不到,知有其他慈善機構感興趣,我們能做的是轉介。」

她與坊間不同的家族慈善基金團體也有交流:「不只香港,全世界有很多問題,貧困、失學……需要慈善基金,很多資源可以重疊,大家有經驗可以分享,不是你有你做,我有我做。」葉氏家族亦鼓勵年輕一代參與慈善,馮葉儀皓的大女和其兄長的女兒是家族基金會成員,每年獲分5萬港元,她們可向一至兩個組織撥款,唯必須向家族撥款委員會遞交計劃書,陳述申請組織的情況,藉此發掘她們有興趣的社會議題。

錢不是萬能,買不到真感情和回憶,但能夠燃起社會有需要的人的希望。馮葉儀皓讓人感受到企業家對教育的一份熱心與決心。

撰文:林艷虹

攝影:陳縱宇

Facebooktwittergoogle_plus

「啟發社創思維」啟動儀式 

clapclapclap

葉氏家族慈善機構(葉氏)推出「啟發社創思維」,宣佈正式推出一項名為「啟發社創思維」的嶄新教育項目,旨在為學生提供社會創業及慈善創投的實踐學習機會。「啟發社創思維」是葉氏家族慈善機構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的成果,已成功試辦兩年。葉氏很高興能成為「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的協創機構,並能於三年內將「啟發社創思維」擴展至兩間大學的九個課程。

每個課程均融合課堂學習與真實生活的體驗,讓學生在真正的經營環境、而不是建構出來的虛擬環境內參與談話交流與活動。從第一課開始,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不同組成隊伍,各與一間本地社會企業合作。除了學習有關慈善創投、創效投資及社會創業的理論與個案外,學生並可與國際及本地社企人士聯繫。學生同時與公益創投合作、認識其策略需要,從而撰寫計劃書及爭取「葉氏家族慈善機構」的優化資本。

透過這些過程,學生學習成為業務顧問及慈善創投者,亦在頒發25萬港元給社會企業、及評估計劃書的事宜上,與外界專家團隊一同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CS_Lecturn

啟動儀式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瑞銀集團辦公室舉行,參與計劃的學生,以及政府、商界、學術界、非牟利機構、慈善機構及社會創新業界的代表均有出席。大會主禮嘉賓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金紫荊星章、太平紳士)。林太向學生演講時表示:「我很高興見到你們為了發揮社會效益,從心底發出熱誠與熱忱。我深信這個課程為學生奠定了穩固的知識、創見及實踐的基礎,這些經驗能協助你們創立新的社企事業,並能啟發你們為現有的事業作出相應的改善,幫助慈善機構及非牟利機構等建立可持續及與時並進的服務,迎接未來、配合香港社會既複雜且日新月異的需要。」

其他嘉賓包括社創基金副主席李宗德博士、及「葉氏家族慈善機構」主席馮葉儀皓女士。李博士稱:「『啟發社創思維』強調企業的社會效益及責任,運用商業技能發揮更大社會效益、同時建立持續發展及創新業務的機會。」

馮女士指出:「我感到振奮非常,因為香港政府主導帶動項目,孕育合作機會,創立一個可以讓不同界別一起參與和學習的平台。我深感興奮,因為我看到同學們打從心底裡發出來的好奇和熱忱,以及他們的積極和投入,將他們的創意與知識結合起來,對社會各種問題作出回應。而最令我感到興奮的,是我們一群滿腔熱誠、身體力行的社會企業家憑著視野及行動,將潛藏在同學們心底裡的小火種燃點,打開同學們的心窗和思維,並激勵他們由旁觀者轉為行動者。」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邢吉天教授亦語重深長地與同學分享信息,指出商業機構與大學的起源均是服務社會的機構。他說:「我希望學生繼續充分利用『社會創業及慈善創投』課程,提高關心社會的意識,學習成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大學能夠帶領香港發展嶄新的教學模式,著實是我們的榮幸。讓我們向『葉氏家族慈善機構』的鼎力支持、以及社會企業的熱烈參與致以最深的謝意。」

今年奪魁的隊伍為Twopresents,這個網上派對邀請及籌款平台,讓兒童將生日會變成向自選慈善機構作出捐贈的機會。創辦人Karola Horvath Szovati女士、Shirin Staerkle女士及Svetlana Kumanova女士 與學生隊伍在啟動儀式擔任嘉賓,侃侃而談他們參加課程的經驗與學到的知識,繼而接受嘉賓頒發的25萬港元巨型支票。

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生嚴順慧女士分享:「我們透過課程認識到,『所有企業都應該是一間社會企業』。今天這個理念已近乎常識,可是我們還是經常忘記。無論我日後投入甚麼行業,這個課程的所學都必一生受用。」

TAT_0333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邢吉天教授與嘉賓及傳媒分享信息

TAT_0355

Svetlana Kumanova女士 與Twopresents團隊分享作為啟發社創思維」社會企業夥伴的體驗

BigChequeEdited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副主席李宗德博士、及葉氏家族慈善機構主席馮葉儀皓女士向Twopresents及其學生團隊頒發25港元的巨型支票

Facebooktwittergoogle_plus

評審委員會會議

1minute

今晚是「啟發社創思維」、又名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創業及慈善創投」課程的高潮。四個學生隊伍正準備進行匯報,以角逐贊助款項。除了同學與旁聽生外,獨立的評審團就坐在第一行。當學生緊張地為最後階段作好準備時,評審團正與大家緊密交流。光看整齊的西裝與領帶便知道誰即將要進行匯報。社企夥伴傾巢而出,為其團隊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他們卻不會親自匯報,而是與社創基金及葉氏家族慈善機構的代表、去年的校友等觀眾一樣,坐在後排冷靜觀察。最後面的書桌上放置了兩部錄影機,一部錄影進行匯報的學生、另一部錄影投影片。

大家都屏息靜氣,等候主角出場。

在滿座的觀眾前,學生隊員就像真正的專業人士一樣沉著應戰,以極具說服力的演說與匯報角逐贊助款項。他們清楚講述社企夥伴的故事,分析夥伴正在嘗試解決的問題、探討其社會效益、及商業模式是否徹實可行。然後他們嘗試說服評審團,提出其個案符合獲頒25萬港元優化資本的理據。

每隊有10分鐘時間透過演說角逐款項,可謂卓卓有餘;之後是來自觀眾席的10分鐘問題解答環節。評審與學生積極提問,評審團亦毫無保留地剖析各商業模式、運用豐富經驗與銳利的眼光仔細審閱申請優化資本的計劃。未有參與匯報的學生則透過小型問答比賽挑戰對手的隊伍,就對方的假設提出質疑並嘗試找出漏洞,從而以智謀爭取上風。

評審與學生均在每次角逐款項演說完成後填寫積分表,就以下各範疇在0至100分之間作出評審:

  • 概念
  • 對投入市場的準備
  • 管理團隊的組成
  • 社會效益與價值
  • 可持續性

 

BFSTeam

代表「無障礙學堂」(Barrier-Free Classroom)的隊伍首先進行匯報

AceTeam

「聽優」(ACE HEARING)緊隨其後

AppeduTeam

之後是SNAPASK隊伍

DSC00747

最後是Twopresents

香港科技大學三位獨立的學生義務工作人員負責計分,他們並沒有修讀此課程。計分期間,屬評審委員之一的香港社會企業總會會長郁德芬博士進行極具啟發性的演講。

各隊伍的分數非常接近,經過一輪龍爭虎鬥後,冠軍落在Twopresents隊伍上,他們獲頒25萬港元的優化資本;「無障礙學堂」屈居亞軍。

Twopresents的創辦人對奪冠感到意外,心情久久未能平復。他們多次感激學生隊伍代表Twopresents進行出色的匯報,可見學生與社企夥伴之間建立了深厚的聯繫。

不論誰勝誰負,學生下的苦工實在有目共睹,所有隊伍都有出色的表現。學生在社會創業夥伴身上獲益良多,社會創業家亦在學生身上得到寶貴意見,相得益彰!

cheers

以傳統的方法慶祝

Facebooktwittergoogle_plus